那些少女沒有抵達
小說散文
更新於: 2025-03-22
作者: 吳曉樂
出版社: 鏡文學
個人推薦指數:
「她也是沒有聲音的小孩,她想偷的豈止是名字,而是別人的人生。」
這本小說的對話完全沒有使用到”「”跟”」”這組標點符號,這樣的安排反而讓我更融入在主角的感受中,主角的目光、想法、對白也能有很重的感同身受。
「妳不覺得這就是現在學生的困境嗎?她們實在太忙了,忙著讀書、考試、填資料,拚了命地追求被頂尖大學錄取。她們知道自己不快樂,但她們更害怕沒有時間。馬拉松的跑道旁邊,不是會設很多給水站嗎?做為旁觀的老師,我覺得目前的輔導課就像那些給水站,學生們當然渴,想喝水,但她們更害怕一停下來喝水就會被其他人超過。她們只能繼續向前。」
第一志願,身旁的人盡是一群既聰明又努力的人,有那麼多人的步伐是如此輕盈迅速,但也有很多人在剛到這個環境沒多久,就被撞得東倒西歪,我很幸運的是,跌了這個跤,有爬起來慢慢地繼續跑,但不是所以家庭都能接受你怎麼慢了下來,怎麼沒有在領跑的位置,怎麼沒有跑在最佳路徑上。
「在此之前,她相信孩童跟大人的差異在於,只有孩子才無法拒絕命運,大人不然,他們強壯得足以反抗。」
這部作品,通篇的名字都是寫全名,讓我的感受卻不像是第三人稱,而是真的透過主角自己在講訴這篇故事,能夠共感的主角的壓力、恐懼、孤獨、無助、壓抑。
這本書蠻多章節有對到我的哭點,也有帶我回想了一會高中生活,體驗了高壓的家庭教育,走了一段尋找自己的旅程,願未來即使跌跌撞撞,也不要違背自己的感受。
「再怎麼悲傷,巧克力還是甜的。」
AP推書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