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話故事裡的心理學
心理社會
更新於: 2025-11-06
作者: 河合隼雄
出版社: 遠流出版
個人推薦指數:
「榮格提出了人類的潛意識可分為個人潛意識及集體潛意識的概念。」
世界各地都有童話,卻有很多相似的情節,榮格說這是因為人類有共通的潛意識原形存在,而因為童話有脫離特定場所及時間的特性,所以會更貼近內在現實。
這是我看的第一本用心理學角度理解童話故事的書,覺得能從這樣的角度看故事蠻有趣的。
這本書透過童話故事探討了,個體化、陰影、潛意識、阿尼瑪(男人心靈當中的女性成分)、阿尼姆斯(女人內心中無意識的男人性格與形象的一面)等等的概念,也提到了童話故中很多象徵性的代表,火焰、鳥、數字二跟三,會發現有些概念一再的出現在不同的故事中。
「青蛙與螃蟹的共通點就在於,二者都能在水中或陸上生活。說起水陸之間的往來,便會讓人聯想到意識與潛意識的連結,或是從潛意識中到意識層面的浮現。」
其中很讓我感興趣的是故事裡代表意識與潛意識的連結好像很常出現,無論是走向地底,或是森林深處,都可能有這層涵義,而這之間的連結常常會有各種挑戰、誘惑、幫助、獎勵出現,也代表著在個體化的過程中會經歷到的過程。
這也是我第一次讀榮格相關的理論,阿尼瑪跟阿尼姆斯對我來講也是比較新的概念,儘管在現代不應該再用如此二元化的定義,但還是可以理解,當能夠與內心的阿尼瑪或阿尼姆斯達成平衡才能讓自我更加的完整。
這本書的編排個人覺得有點亂,一個章節可能有不止一個故事,而也不是所有故事都完整帶過,顯得閱讀上會有跳來跳去的感覺,而論述的系統也沒有很明確,可以理解因為作者研究了很多童話,所以想把想講的都寫下來,但可能閱讀上也需要一點背景才會更好理解。
AP推書點圖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