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次相遇,我們只談喜悅

個人成長

更新於: 2025-03-15

作者: 達賴喇嘛,丹增嘉措(His Holiness the 14th Dalai Lama, Tenzin Gyatso), 戴斯蒙‧屠圖(Desmond Mpilo Tutu), 道格拉斯‧亞伯拉姆(Douglas Abrams)

出版社: 天下雜誌出版

個人推薦指數:

看書名以為是在講別離的書,但原文書名卻是”The Book of Joy”,語言真是博大精深。 這是本紀錄了達賴喇嘛跟大主教對話的書,原本以為買到的是一本宗教書,因為雙方分別代表的是藏傳佛教以及基督教,但看完後卻發現內容不屬於任何宗教、任何族群,而是告訴全世界所有的人如何獲得喜悅。這本書特別的是,兩個大師的對話,當然是很好聽很有智慧,但是,然免會覺得一般人到底有辦法做到嗎,而本書透過對話中的第三人—作者,問出了許多可行性的問題,再加上一些科學研究的分析引用,讓這些看起來是只有大師能做到的事情,變得比較平易近人。 “群體”、”我們”,是這本書中常常提到的觀念,當我們把目光放在個人身上,會比較容易感受到不快樂,但只要把目光拉遠,保有同理心,也許想法就會不一樣;書中講到了喜悅的八大支柱: 觀點、謙卑、幽默、接受、原諒、感恩、慈悲、付出,其中有一些想法我覺得很不錯,像是常常看到說發生不好的事的時候可以換個角度想,但這本書提到的不只是角度而是還有廣度,遇到不好的事情的時候,可以想想對方為什麼這樣做,這個問題對群體來講的影響是什麼;針對謙卑,則是提到了”我們不特別,但不可或缺”;接受不是聽天由命;原諒也不是遺忘,而不原諒,就擺脫不了傷害。雖然講的是如何感到喜悅,但也有提到遇到負面情緒時該有的反應,透過自我對話及靜心思想是很好的緩和情緒的方式,但是,如果真的還是產生了負面的情緒,請不要苛責自己,不要有罪惡感,因為這些都是很自然的。 若事尚可為,云何不歡喜?若已不濟事,憂惱有何益?

AP推書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