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快樂取決於外在的東西,那麼一旦那個令你快樂的情境或事物不存在了,你的快樂也會隨之消失。但喜悅不同,它是由內向外的綻放,從你內心深處油然而生的。所以一旦你擁有了喜悅,外界是奪不走的。」
這本書透過主角生活周邊發生的故事,以及與「老人」對話,帶領讀者認識真正的自己,並掌握「心想事成」的秘密。要認識「真我」需要先知道人類真正追求的東西:愛、喜悅、和平,而在找到真我之前還要先脫離身體、情緒、思想、角色扮演/身分認同的限制及阻礙。
身體:我們對身體的了解和控制只有百分之五,其餘百分之九十五都是在淺意識的狀態下自動控制的。所以找回身體的連結,就可以幫助我們把百分之五的「版圖」擴大,找回更多的自己。跑步、快走、瑜珈、冥想這些能讓人專心一致、活在當下的運動,都可以幫助我們與身體做”連結”。而在平時非運動的時間也可以保留一部份的關注給自己身體,慢慢地擴大那百分之五的意識。
情緒:「受苦有兩種。一種是無知、無明的受苦,就是任由淺意識操控而受苦,同時還抱怨、抗拒那份痛苦,這樣的受苦無法讓你成長。另外一種是有覺知的受苦。當你感受到撕裂般的痛楚、彷彿要爆炸似的憤怒,你不逃避、不抱怨,全然地經歷它,讓這個壓抑、隱藏多年的能量爆發出來,以不批判、不抗拒的態度,在全然的愛和接納之中經歷它。這樣的受苦是你走出人生模式、成長茁壯的契機。」、「人之所以會受苦,最大的原因就在於抗拒事實。」,已經發生的事情是無法改變的,所以要想辦法”臣服”事實,因為抗拒是徒勞無功、無濟於事的,而臣服的好處是,接納了當下,不以負面情緒看待,把能量聚焦在眼前的事物上時,有時候會發現更好的解決之道,幫助我們脫離眼前的困境。
思想:「腦袋裡的思想,我們無從控制,只能藉由觀察它、檢視它來轉移。」,當我們被腦袋裡的思想所困擾的時候,檢視思想的真實性,有時候可以發現大多是錯誤的,而當不再盲目地聽從腦袋裡的聲音時,就是它可以止息的時候了;或是有時候會發現我們所想的東西不是在過去,就是在未來,很少關注當下這一刻,這時可以透過把注意力放在當下的感受,來避免胡思亂想。「痛苦是你自己創造出來的,是你對事情的解釋造成了痛苦。」。
身分認同,身分認同是小我往外抓取,想要獲得自我感的手段,但愈是往外抓取,就會離真我越遠,只有透過”覺察”自己現在的身分認同,才有機會破除,「如果你可以徹底了解到,你認同的那些事物其實不是你,也不屬於你,你就有可能從這個向外追逐的惡夢中醒來。」。
這本書提到了很多的概念,從認識自己情緒、思想的正念練習,了解痛苦的來源是自己所賦予的,到最後提到用吸引力法則來「心想事成」,每一個部分都可以細細品嘗,並且練習,而作者也在很多章節段落附上了參考書單,能夠幫助更深入的探討學習,期待自己能夠將這些概念變成習慣,融入到生活之中。